梓樱/知雪

知雪樱花,何去何从,唯有心灵自栖息

《杖筴何须卿孤征》长评

    《杖策》是一个源起于群里聊天脑洞的故事,然而,我们自己忘记了脑洞以及故事的走向……但是爱姐却一直记着并且把脑洞写了出来,特交上三千字长评表示谢罪。

    声明:按照爱姐的期望,此篇长评的评论范围不包括彩蛋部分。

    《杖策》的故事源起于脑洞,说是没有详细的大纲确也是有大概思路的,对于《杖策》一文,一章章地跟着读固然有种随着主人翁一起闯关的代入感,但是《杖策》的实质是起源于我们的脑洞,也就是说在文尚未成型阶段便已经知道故事的结局,这和以往所看的文有着很大的区别,换个角度,上升到整体连贯阅读来看也是有着别样的风味。

    《杖策》已然结文,不说结局倒是显得颇为不厚道,这里先从结局说起,再细说一二。

    对于《杖策》的结局,估计很多人在看完后会觉得过于平淡,甚至是有一点点难以接受,梅长苏是个传奇人物,浴火重生,搅弄金陵风云,走时怎可如此平淡,一段江湖大事就这样化作过眼云烟?一个江湖大帮就这样消散?一卷囊括天下事的琅琊榜就这样空缺了榜首?回读全文这个问题有解。长苏的死因简单地概述下就是四个字——吃错药了;对,吃错药了!一个能搅弄金陵风云的人竟然是因为吃错药而死,任谁也不会相信啊!长苏有着许多的身份,他聪慧近妖,谋事必成一直于许多人忘记了他的一个身份——一位病人,火寒之毒乃天下奇毒之首,能中火寒之毒的条件又极为苛刻,参考文献又能有多少,所有治病的过程无非是个试探的过程,对于未知的疾病,用错了药又有什么奇怪的,这么一想,吃错药而死又有什么奇怪的呢?说平淡的不妨从全文角度分析一二,这是一个发生在战后的故事,越往后长苏放下的也越多,他开始学会为自己而活,江湖的风云已经与他无关,他大仇已报,景琰也成为了太子,他何须再卷入世俗?何须再去搅弄风雨?刨除了纷纷扰扰,生活剩下的不就是平淡吗?刨除纷纷扰扰他也不过只是一个平凡的人,走时又何来轰轰烈烈之说?两者相结合是否心中的疑惑减轻了不少,是否觉得平淡对于文章后期的梅长苏而言是最好的结局。

    说完了结局改说说细节了。

故事开头奠定基调,对比突出反常

    全文的第一句话是“最近,蔺晨有些不太对劲”,蔺晨是个怎样的性格想必不做总结也能有些零星的感受,他不着边际却细致入微,他洒脱自在却也尽职尽责,他是一个矛盾体,纨绔中有着正经,严谨中透着洒脱,但不会不太对劲,即使他缓解自己的方式独特却也是有迹可循,一句不太对劲,怎能不心生窦疑,担心有大事发生,然纵观全文,确有大事发生,结局的种种已在文章的第一句中有所暗示。

    再来看故事的第一章,行文间交代了许多和往常不太一样的情况,尤其是蔺晨和长苏的相处,他们的日常可以用互怼来形容,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而在第一章中。蔺晨意外地与长苏冷战,少了往日的放荡不羁,再度将情况推入一个险境,同时汤药也变得越来越难喝甚至是越来越难闻,这无一不暗示着后面注定有事发生。

    对比是写文颇为常用的手法之一,在文章的开篇多处运用了对比,如第一章中,梅长苏身体状态从体弱变得与常人无异甚至在战场上异常的勇猛,蔺晨侍药是从原先的挤兑到现在的不想说以及二人的相处模式变得僵化,包括文章的第二章节,梅长苏在获得胜利之后,甚至心中无喜悦反而透露出浓重的悲伤,这一切都是不符合常理的,都是反常的表现,若是单写或许会注意,但是终究不及对比来得深刻,不及对比更容易引人深思,思考这反常的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

因果相连,前文种种皆是后文的依据

    说道埋线,纵观全文,最明显的一处就应该是第三章蔺晨在与长苏闲聊时所提及的行程规划吧,蔺晨曾说要霍州抚仙湖的仙露茶,去秦大师处吃素斋,看小灵峡的佛光,逗凤栖沟的猴子,去探望顶针婆婆拜访旧友,当蔺晨突然消失之时,梅长苏便开始按照蔺晨的路线去寻找蔺晨顺带游山玩水。

    其次应当属服药了,冰续丹的出现便是生死的考验,选对则为生,选错则为死。冰续丹的服下为后文长苏病情的变化打下了基础,从睡觉醒来时身体有酥麻的感觉再到摔碗再到行走困难体现了触觉的问题,从对饺子的味道提出质疑表示嫌淡暗示了味觉,从服用第二颗药丸时,对药的气味并没有提出疑问再到未能闻出宫羽所有脂粉的气味再到未能闻出艾草的味道指向了嗅觉,余生九日时无法看清东西,冰续丹为因,无感尽失为果,一步步写出了长苏的战后余生。

    接着便是第三章所提及的手环和玉蝉,蔺晨在写物品清单的时候提及了手环和玉蝉,手环是梅长书曾经作为林殊的见证,玉蝉是曾受教于黎崇老先生门下的见证,这两样东西也寓意着文与武,在第六十七章中,为了化解琅琊阁危机,两件物品再次出场,并且被蔺晨带去金陵请求文与武的协助。当长苏去世之时。两个物件最后一次出现,手环陪伴了蔺晨,玉蝉随葬了梅岭。手环之上虽是林殊的名字,是赤焰的象征,但是对于蔺晨而言却是长苏的过往、长苏的一生。梅长苏浴火重生,从赤焰军少帅林殊变为了江左盟宗主琅琊榜首梅长苏,但是梅长苏的骨子里终究只是林殊,他曾经放下来过,但最后还是拾起来了,否则他也不会选择倾其所有在最后时刻去教导庭生。在金陵搅弄风云之际,手环虽然被藏起,但是梅长苏赶赴金陵并且酝酿了一场大的变革终究是源起手环。玉蝉为文,玉蝉也是长苏生命中的一个节点,但是他终究是文的象征,让玉蝉随葬梅岭估计蔺晨是希望长苏能够真正地做梅长苏,一个病弱但是聪明的文人,林殊是个在梅岭就已经死去的身份,将梅长苏葬在梅岭即是随了陪伴七万赤焰军的愿望,也是让他回归了林殊的身份,更是希望他能够在此走出,来世以梅长苏的身份活着,梅岭凄凉,悲壮,一枚玉蝉虽无法改变这样的现实,但总能带着文人的傲骨,文人的清高,但它却能够提醒长苏不要忘记文人的本真,微微化解一丝心中的执念。

    再者便是第三十七章中长苏反常地不让蔺晨看自己的手稿,《翔地记》本就是蔺晨赠与长苏的书,长苏也习惯性地在上面留下自己的旅行心得,同时也准许蔺晨翻阅自己尚未完成的手稿,《翔地记》对于两个人而言可以说是完全公开化的,意外的拒绝给结尾处蔺晨发现《翔地记》变成药案一个合理的铺垫。

真真假假,啼笑皆非亦有理有据

    全文中最好玩的片段应该就是判定灵仆的身份了,灵仆表面上是一个身份,但实际上有三个人参与其中,灵仆本身、蔺晨以及宫羽。灵仆的身份长苏对此早有疑惑,并且怂恿黎纲去试探,最终以黎纲被揍收场。过程不长却十分有趣,本以为会有一个答案,谁知最终的结果竟然是黎刚被揍收尾。

    灵仆虽然是三个人运用了一个身份,但是每个人对这个身份的诠释是不同的,一样的皮相不一样的性格,给了探究的余地,蔺晨即使顶着灵仆的面具举止之间也流露出不凡的气质,也只在陪伴长苏游山玩水,享受生活时出现,面对长苏旧疾复发,也难以抑制住本心,即时进行施救;游山玩水听起来潇洒,却也需要思虑周、打点行程,而这时出面的便是蔺晨的师兄也就是灵仆身份真正的主人,当诊脉时流露出的惊慌失措,面对脉象无法保持医者应该具有的冷静便是宫羽。一个身份三个角色,一张面皮三种心性,有欢乐洒脱,有沉着冷静,有惊慌失措,有相同也有不同,身份的真真假假,带来了探寻的欢乐,也带来了不同人对同一个人的关心。

    《杖策》的故事囊括了战时与战后,结局梅长苏离开了人世。故事不算很长,若是说平淡却也有着冲突,长苏和蔺晨也曾关系破裂过,琅琊山也曾陷入过危机过,若是说这只是一个长苏吃错了药最后五感尽失而亡这个脑洞,但是故事之中也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也有着前后呼应的细节。故事虽然不长,却十足十地耐人回味,我无法用简单的话去概括,也无法完整地去分析其中的细节,姑且提出几个我能说上一二的地方大胆地说上个两句,这样难免有以偏概全,管中窥豹的嫌疑,还请各位看客不要嫌弃。


评论
热度 ( 21 )

© 梓樱/知雪 | Powered by LOFTER